BloggerAds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吳志森﹕在不公不義面前急不及待說「謝謝」(明報)2010年11月23日

吳志森﹕在不公不義面前急不及待說「謝謝」

 (明報)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我小學6年中學7年,念了13年天主教學校,但我不是天主教徒,對天主教,沒有特別的愛憎喜惡。當年時為主教的陳日君    ,冒著觸犯香港法律的危險,果斷下令天主教學校,容納等候居港權上訴的無證兒童,使他們不會錯過每天都能接受教育的寶貴機會。「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陳日君主教對公義的堅持和承擔,令我深受感動。陳主教立場鮮明,不畏強權,疾惡如仇,正直敢言,為弱勢發聲,贏得不少非教徒打從心底裏的尊敬。

陳日君榮升樞機,梵蒂岡    委出新主教。我本著主觀良好願望,以為不同人事或許會有不同作風,但天主教對公義的堅持,對強權批判,理應不會有太大出入。

但近幾星期羅國輝神父「魔鬼論」引發的風波,天主教香港教區新人事新作風的處理手法,叫我這個非教徒大失所望。楊鳴章副主教沒有「直接或間接」向香港首富李嘉誠    道歉,教區幾度澄清,算是搞清了。但副主教又有否代表「教區對『魔鬼論』事件引致李嘉誠先生不快表示遺憾」,至今仍是撲朔迷離。上述這段聲明是教區的宣傳單    位「天主教社會傳播處」發出的,應該算是正式的口徑,但楊鳴章副主教後來又在《公教報》撰文,說「傳播處語焉不詳」「從未為羅神父所說的話表示遺憾」,究竟誰的話才是真相?又或者,兩者都是真的?

重要是教區對公義良知強權的取態

有沒有直接或間接道歉?為誰為何表示遺憾?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最重要的,是教區對公義,對良知,對強權的取態。羅國輝神父雖然指名道姓批評香港首富,以及扣飯鐘錢的快餐連鎖集團,但稍有分析能力的人都明白,羅神父指的是香港財閥的為富不仁、巧取豪奪、專橫壟斷、官商勾結,不是針對一個人,而是政府政策的傾向,香港社會的趨勢,而且,這種傾向和趨勢愈來愈惡化,愈來愈危急,再不解決,遲早有爆發的一天。

但細讀楊副主教在《公教報》的文章,只見他不停的為自己辯護澄清,上千字的內容,除了在最後提到「在財團暴利夾縫中掙扎求存」「我也不同意『發水樓』」外,卻沒有點出不公的核心,批判不義的源頭,而只是態度曖昧地提到「但我也不同意只見樹木而忘了森林」。

立法會    辯論,有議員提到「關愛基金」應否接納剝削員工的不義之財,同樣邏輯,是否也可應用在天主教明愛團體? 社會服務捐款當然多多益善,但大賣發水樓,壟斷柴米油鹽,趕絕小商戶,分毫都賺盡的地產財閥,捐的錢算不算「不義之財」?捐獻是否當成洗淨罪孽的「贖罪劵」?是否算權錢交易?誰是樹木?誰是森林?停下來,仔細思考,想個清楚,引發辯論。在不公不義面前,請不要急不及待說「謝謝」。

samngx123@gmail.com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22/4/le46.html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