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半桶水的政府,半桶水的樓市壓力測試/按揭壓力測試

小弟作品(雖非完美,但至少是誠意之作)

簡單易用的按揭壓力測試

希望幫到未上車的人,或者已上車的人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好簡單,填下黃色部分資料即可,或者下載修改。

<智文集> 簡易按揭壓力測試 v1.0

如喜歡,請分享給你的朋友,並支持小弟繼續努力(請按一下廣告)。


智文

筆者年幼時由大陸來香港讀書,曾就讀於全港最有愛心的小學,最好中文中學,最佳的職前訓練學院(因不懂珍惜,所以成為成績較差的那批人,希望大家可以包容/提點小弟的缺失,共同進步。)

金句:
做事不求完美,至少拿點誠意。

~智文有問有答信箱:ZemanBlog@gmail.com


我不知道政府這個壓力測試幫不幫大家,但作為有少許經驗的投資者/
投機者來講是-半桶水作品。

請看政府的作品
----------------------------------------

也談樓市

星期三(十月十三日),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詳細地論述了政府的房屋政策,又提出了一系列長、中、短期的房屋措施,涵蓋了土地供應,資助置業等各範疇,務求住宅物業市場能夠持續健康平穩發展,各項措施引起了城中熱烘烘的討論。許多市民和團體都各自發表了意見,我也想在這裡談一談我的看法,跟大家討論。

首先,談樓市的現況。樓價在過去20個月已急升了47%,儘管這部分反映樓價在金融海嘯期間大幅調整後的反彈,但這樣的升幅也十分少見。現時大型單位(即100平方米或以上)的價格較1997年的高峰已超出9%,而中型單位(即70-99.9平方米)的價格亦只較歷史高位低5%。

近幾年住宅單位供應偏低,過去兩年的落成量每年平均只有8 000個,是樓價急升的其中一個原因。另外,環球金融海嘯後,多個經濟體持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大量熱錢流入香港,利率維持於極低水平,令樓市越加暢旺。但我們必須明白,目前的特殊環境終有一天會成過去,在利率低企時,樓價升得越高,當利率掉頭回升時,樓價下調的壓力也就越大,不僅增加供樓人士的負擔,亦可能令他們的物業變成負資產。海外和本地經驗都顯示,樓價大上大落對社會和經濟穩定都有極為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當機立斷,採取適當、適時、適度的措施,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

另外,樓價急升也令市民(特別是年青人)置業困難。由於收入增加的幅度追不上樓價的升幅,市民的置業供款負擔由2008年第四季的32%飈升至2010年第二季的41%。一旦利率回升至較正常水平,這數字將進一步上升,並會越加接近20年的平均數53%。(讀者可以試用本文末的「簡易自助壓力測試表」,測試利率變動對供款負擔的影響)

運輸及房屋局進行的公眾諮詢顯示,大部分市民都希望政府提出方法,協助有需要人士置業,這也是今次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其中一個重點。

其實,我在今年2月、4月和8月,已循著四個方向推出了三輪措施穩定樓市,包括:第一,從土地供應著手,增加樓宇供應;第二,遏抑物業投機活動;第三,提高物業銷售和成交價格的透明度;和第四,防止按揭信貸過度擴張。

我明白,住宅物業是許多市民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因此我也盡量保持清晰而穩定的政策,以免引致樓市大上大落。目前共有84萬住戶居於自置的私人物業,相信他們絶不希望見到政府推出政策令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大幅貶值。故此我們採取了循序漸進的策略,每次推出措施之後,密切監察樓市狀況,評估措施成效,再衡量是否需要推出進一步措施,務求令政策力度恰到好處。

這三輪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過去大半年,發展商購置土地意欲增強,這個財政年度已有九塊住宅地皮經公開拍賣售出;住宅單位的中期(未來三至四年)供應量已由去年年底估計的53 000個,上升至今年9月估計的61 000個。規劃署亦選定了近30公頃工業、商業或其他用途的土地,可改劃成住宅用地。

另外,銀行已按照金管局有關的指引收緊按揭信貸的標準,每月新批出貸款的平均按揭成數,由去年的平均64.1%,下降至今年首8個月的61.1%。發展商在銷售樓花時亦已跟隨政府的指引。投機活動一般並不猖獗,2010年首9個月「摩貨」佔成交總數2.4%,比2009年的3.0% 及長期平均數3.5%都較低。

我在8月中推出新一輪樓市措施後,雖然樓市在9月已有些降溫,成交量亦按月大幅回落近三成,但我仍會密切留意各央行的行動,因為一日充裕的流動性及超低利率的因素未出現變化,樓市泡沫風險只會有增無減。

我們持續推出穩定市場的措施,避免樓市大上大落,減少對經濟、社會和民生的衝擊。打個譬喻,大家坐熱氣球升上半空,開始時都會興奮大叫。但當熱氣球升得太急太高時,心裡就會慌張起來。不過,在這時候,我們不可以一下子讓熱氣球急降;相反,逐點逐點,慢慢著陸,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公布的進一步樓市措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出來的。我們分別從長、中、短期入手。長遠來說,政府會致力於提供平穩的土地供應,令市場在未來十年可提供平均每年約20 000個住宅單位,滿足市民的住屋需求。中期來說,與房協合作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已引發不少討論,我們亦會針對一手中小型單位短缺,與市建局和港鐵公司商討,在其市區重建項目及西鐵物業項目中,盡量多興建中小型單位。在短期方面,我們建議限制樓宇「發水」面積,取消部分設施的寬免、同時著手研究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防止不良銷售手法影響市場透明度。

我和有關政策局的同事,會配合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公布的樓市措施,並會努力管理好流動性,減低資金泛濫可能引致的過度借貸和資產價格上升問題,確保樓市平穩健康發展,以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性。而市民在決定是否置業時,則應該量力而為,小心衡量自己的供款能力及可以承受的風險。

簡易自助壓力測試
各位讀者,如果有興趣,可以在下面的簡易自助壓力測試表輸入有關資料,便可以立刻知道利率、年期或本金變動對供款的影響。

圖片


Source: 財政司網誌

大家請留意下,我們的財政司司長關心的是甚麼?

香港最傳情/情,口語化及最有立場的報紙/傳媒

樓市 high爆 財爺揼爆炒家( 2010-11-20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120&sec_id=4104&art_id=14681927&av_id=14682185



雀后當地震係解放軍操炮( 2010-11-20 )





Source:蘋果動新聞
----------------------------------------------------------------------------------------------
我相信冇一間傳媒可以好似呢蘋果咁,可以咁口語化,咁傳情。
我相信冇讀過書既香港人/廣東人都識得聽,睇呢段新聞。

難怪佢係香港傳媒間壹哥。

除左呢個集團外,還有一個傳媒集團都係咁平民化,大家估下佢係邊間?
不過果間除左口語化,總有D俗。

苦儲8年錢 上樓夢一日變噩夢

苦儲8年錢 上樓夢一日變噩夢

(明報)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政府打暈炒家,更打死了用家!」港府引入額外印花稅打擊炒樓,令過去周六、日二手成交急跌近八成,而新政公布前簽下臨時買賣合約的真正用家,更成最倒霉的犧牲品,僅屯門    天水圍    已牽連至少數百人。有人忍痛撻訂,有人因按揭突然收緊,四出為首期徬徨撲水。深水埗一名蝸居族不惜戒吃早餐,苦儲8年首期成功結婚,卻不幸在新政公布前十多小時簽下臨約,隨時上車夢碎兼賠上3年血汗儲蓄,他狠批政府殺錯良民,「我從天堂跌落地獄,如果有人發起遊行,我一定衝出去!」
按揭收緊 恐被迫撻訂
35歲的鍾先生,現居於母親的深水埗唐樓單位,高樓價橫行時,已有心理準備終生不能成婚,「與女朋友拍拖多年,兩人收入共2萬5。小市民好慘,為了儲首期,我連早餐也戒掉!」他說,扣除生活開支,所餘無幾,每年勉強存3萬元,8年後,紅簿仔終於儲夠20多萬,去年才敢鼓起勇氣求婚。太太為他生了9個月大孩子,「三口住在媽媽的唐樓,逼在100多呎房內,衛生環境也不好,我好想家人生活好點」。
剛簽臨約 翌日即推新政
鍾先生在最後一期居屋本被抽中,「寄信叫我揀樓,開心到吃飯慶祝,點知10小時後打電話來說已經賣光!」他唯有遠走屯門,在寶怡花園覓得一個600呎、樓價196.5萬的上車盤。他說,自己做過壓力測試,「可以承受2、3厘加息」,加上受熾熱市場氣氛影響,怕以後難上車,考慮了很久後於上周四(18日)晚與業主簽下臨時買賣合約,誰知政府19日傍晚公布新政,「又係相差十幾小時,政府又將我從天堂打落地獄!點解又係我?」
盼業主減價 免蝕3年積蓄
其實,額外印花稅只針對炒家,用家的鍾先生應不受影響,但現實是殘酷的,「我做司機,老婆做免稅店,都係銀行最睇唔起的職業,原本市旺,做到九成按揭,但政府打樓市,層樓估價一夜間跌到170萬,按揭也收緊了,只肯做八成。」鍾先生因要多付一成首期,過去兩天徬徨撲水,找親戚借錢、求業主減價,「如果業主肯平少少,我就過到這關,還有10日到成交最後限期,現在只係差少少!」他認為,後市可能繼續下調,希望業主減價達至雙贏,「否則唯有撻訂,加上賠經紀佣金共10幾萬,幾年儲蓄就這樣完了!」
「打暈炒家,打死用家」
「打工仔有幾多個10萬?有幾多個三年?」鍾不滿政府「打暈炒家,打死用家……又不肯起居屋給我們多些選擇,逼我們去幫襯地產商。若要打炒家,唔該你早點落手,你現在是癌症,卻亂化療,打死埋好細胞!」他聲言以前支持政府施政,「不算支持反對派,但現在真是覺得好失望。如果有人發起遊行,我第一個衝出去!」
明報記者 覃純健
----------------------------------------------------------------------------------------------
好值得思考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