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香港人 - 越來越沒有感恩的心,奮鬥的動力 (請先看完三篇新聞)

拒建居屋 5000置安心止渴 批千戶2014入伙 議員批「羞恥」
(明報)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05:10

今年的《施政報告》主調色為橙色,象徵活力和幹勁,寓意香港能以積極進取的態度走出經濟陰霾,共享繁榮,特首曾蔭權昨在記者會上亦繫著同一顏色的煲呔。(林振東攝)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    在 今年《施政報告》用了約五分之一篇幅(共33段)交代房屋政策,包括訂定每年2萬私人住宅和1.5萬出租公屋的土地供應指標。他又提出稱為「置安心」資助 房屋計劃,代替復建居屋﹕5000個置安心單位由房協興建,首批1000個位於青衣青綠街,2014年入伙,2012年底開始接受夾心階層人士申請。雖然 曾蔭權表明,若反應踴躍或會加推,但多名立法會    議員批評資助單位數目太少,有議員直指數字是「羞恥」。

曾蔭權﹕反應踴躍或加推
置安心計劃的單位有別於現時的私樓,全是中小型單位,風格簡約實用,不會有豪華會所及泳池等。參加者可用市值租金租住5年,其間不會加租;第3年開 始,可隨時行使購買權,選擇購買租住的單位、計劃內其他單位或任何私樓,買樓時可獲過去所繳一半淨租金作首期資助。5年租約期滿後,住客若不購買該單位便 須搬出,但可保留買樓獲退回一半租金資助的權利2年。

先租後買 回贈租金一半
補地價方面,曾蔭權透露會分兩期,一半一半,第一期批地時補,第二期數年後租客買樓後補,房協退回半數租金的資助,會在補地價中抵扣,房協毋須承擔資助而虧損(具體細節仍待與房協磋商,初步構思見表)。計劃亦會避免重複資助,故曾經購買公屋或居屋的人不能申請。

除了青衣土地已落實,其餘4000個單位仍未有時間表,只預留了鑽石山、沙田    大埔    屯門    等政府或社區用地,須經改地契或改用途等程序。

立法會多個政黨一向爭取每年復建3000至5000個居屋單位,但曾蔭權昨對傳媒稱「問心講,新計劃比傳統居屋好好多,只是有些人習慣了傳統居屋而已」,他指新計劃有五大優點﹕

●讓市民容易「上車」,應付首期問題;
●房協興建單位是「實用抵買,實而不華」;
●公屋戶可申請,有助公屋流轉;
●先租住樓宇,不會直接衝擊私人售樓市場;
●計劃讓市民有多項不同買樓選擇。

他形容這批置安心房屋與居屋沒有分別,不必拘泥於名稱標籤。運輸及房屋局    鄭汝樺    再加上4個優點,形容是「九優計劃」,包括讓市民可以選擇最適合的置業時間;可自由向上流動;另覓用地不會刺激樓市;動用納稅人的資源較少。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置安心另一優於居屋之處,是成功申請者有7年時間考慮是否上車,根據以往數據統計,7年已長過一個地產起跌周期。

議員﹕如抽獎 不符市民期望
民建聯    民主黨    公民黨    工聯會    及多名泛民議員質疑置安心的成效。民主黨涂謹申    指5000這個數字很羞恥,屆時好像抽獎般,很多市民期望都會落空。自由黨    劉健儀    認同置安心的方向,但指要等3年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理大    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亦說,首批1000個單位,與過去政府房屋供應量相比是杯水車薪。他說置安心在執行上會引來連串行政問題,傳統居屋能讓更多人受惠。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計劃對公屋富戶不吸引,因為既無資助,亦無優先資格。

房協主席楊家聲表示,房協會繼續發揮「房屋實驗室」的功能,為香港房屋發展作出新嘗試。
美聯物業    青衣、珀麗灣    區助理營業董事何勇方估計,青衣青綠街的置安心單位呎租約17元,估計每戶上樓可獲資助約30萬元,以現時市價計算,一個約620呎置安心單位估計約260萬至340萬元。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13/4/kpel.html


蘇偉文﹕再評「先租後買」與施政報告

(明報)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樓價高企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高樓價引發的一連串問題已夠政府頭痛,不少聲音都在說要政府解決市民的置業問題,其實要政府出手幫助市民 置業,等於是用公帑去資助市民購房,不管是以復售居屋或是種種形式的置業貸款,都離不開補貼這個議題。站在經濟理性的角度看,置業是一項投資行為,因為業 主在付還樓宇按揭後,便不再需要為樓房繳付房貸還款,我們可以將早年的按揭還款,看成一項投資,而回報就是房貸付清後的長久免租期;當然,這項投資的回報 還包括房貸付清後的樓房價值。所以即使置業人士本意是購房自住,其心中並沒有任何炒賣房地產的意圖,但置業在本質上實在是一項投資行為,這也是為何筆者對 資助置業有很大保留的原因。

解決民生問題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而資助置業亦是施政報告焦點之一,正如大眾所料,施政報告宣布由房協推行「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先租後買」 計劃),目標是資助夾心階層置業。在計劃裏符合資格的受資助人士,在一個特定的年期內(計劃建議是5年),要用市值租金向房協租用單位,當中一半的租金會 儲作首期,於租約期滿後發還受助人,屆時受助人可選擇以市價向房協購買原來的居住單位,又或是在私人市場購房。舉例來說,市值租金是1萬元,5年租約內共 繳付了60萬元租金,在「先租後買」計劃中受助人可以獲發還已繳交的一半租金,即30萬元作首期之用。

在「先租後買」計劃裏,政府的如意算盤是一來可以有租金回贈,可以幫助市民儲首期;二來表面上政府不用直接投放資源在協助市民置業上,可以減低外間對政府干預市場的指摘;三來是由房協出手,在減低政府介入色彩的同時,也並不會影響房委會土地的使用。

強化了高樓價
又再次站在經濟理性的角度看,「先租後買」計劃其實是間接強化了、肯定了現時的高樓價,也間接的告訴市民,政府承認對現時樓價高企的無可奈何,也沒有解決高樓價問題的方法,唯有以其他途徑去幫助市民上車。

儘管「先租後買」計劃的細節還未出台,但概念上「先租後買」計劃有不少值得商議的地方:
第一是遠水無法救近火的問題。現時房協可提供「先租後買」計劃的受助人數目,是取決於房協有多少「先租後買」的單位,換言之,「先租後買」計劃中的單位數目不會太多,而且還要待房協興建樓房,是沒法解決現時供不應求的購房需求。

第二是公平的問題。當租金可以回贈時,購房亦變相是一項福利,筆者要問如何界定受資助人士,為什麼某個階層可以享受「先租後買」的福利,而不是將 「先租後買」變成公共醫療般的大眾福利?當受助人可以將儲存起來的錢,自由的用作購置市場樓房,受助人士是可以購買豪宅,即變相是資助受助人購買豪宅,但 非受助人卻沒有這個福利。所以區分受助人資格,而又容許受助人購買豪宅,是會造成政策上的不公平。

第三,當房協要興建這些「先租後買」的樓房時,意味著政府會批出一些土地給房協,雖然政府說不會影響勾地表和房委會的土地供應,但這些土地批給房協,這又會否影響地區設施的供應?

可行的折衷方案
從經濟的角度看,「先租後買」計劃有不少問題,起碼還是擺脫不了高樓價這個困局。但我們要明白,當社會上有聲音要求這、要求那的時候,經濟理性往往 敵不過社會訴求。從實際的社會訴求來說,「先租後買」是一個可行的折衷方案,起碼對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妥協,是回應了社會的聲音,至於大眾是否收貨,就要 看日後公布的細節了。

作者是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13/4/kpb6.html

月入3萬新婚夫婦 「政策敷衍難置業」

(明報)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05:10
伍先生現時與未婚妻月入共約2萬元,難有能力置業,即使是「先租後買」計劃,亦擔心輪不到自己,期望政府多關心這群夾心階層。(劉焌陶攝)
4月結婚的黃太,無法置業上車,婚後與父母同住。她批評置安心計劃的單位供應太少,未必能幫助她與丈夫安心置業。(葉漢華攝)

【明報專訊】「計劃太過敷衍,根本幫不到我們買樓」。施政報告提出的置安心計劃,希望幫助首次置業人士,但有新婚夫婦對計劃表示失望,批評4年後只 有1000個單位供應,實在太少,加上政府預算住戶「非住屋開支」時,未考慮夫婦供養父母的支出,高估其承擔能力,無助他們圓置業夢。

「沒算供養父母支出」
黃太(Joyee)今年4月與29歲的男友拉埋天窗,二人月入約3萬元,未置業,婚後與女方父母同住將軍澳一700呎單位。她表示一直希望「二人世界」,無奈無力付首期,「完全無可能自己買到樓」。對於施政報告提出先租後買計劃,黃太批評「太過敷衍」,「要到2014先得1000間,根本無可能抽到」。

政府在計劃中假設月入3萬的住戶有1.3萬多元的「非住屋開支」,佔家庭每月入息3萬元的45%,但黃太說二人每月供養雙方父母的支出已約萬元,餘下只有3000元,根本不夠兩人生活費。黃太說:「結婚後很想生BB,但實在無經濟能力負擔,又擔心沒地方照顧。」

「首輪單位供應太少」
將於年底結婚的伍先生是九巴    維修人員,與未婚妻月入共2萬元,以月租8000元租下屯門    約600呎單位,單籌備結婚已用了10萬元積蓄。他認為可以考慮先租後買計劃,但首輪單位供應太少,樓宇質素存疑,未知可否轉售,要多了解。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13/4/kpem.html 

 --------------------------------------

看了以上的新聞後,感受是:
香港人 - 越來越沒有感恩的心,奮鬥的動力。

1) 沒有感恩的心

拿了好處,還說別人羞恥。

就像別人生日,朋友送了不合心意的禮物,感到羞恥!
別人送禮,只要是真心真意的,是不是適合的已經不重要了。何況,他一定要送嗎?
絲毫沒有感恩的心,這對嗎?

看了這三篇新聞,不難發現香港人(大多數)不是站在大香港的利益出發,而常在自身利益上出發,也突顯出香港最根本的問題-不團結,不合作。

政府 - 最少資源,最少的批評,最少的財政負擔。
市民 - 最大期望,最多的抱怨,最少的付出。
議員 - 最大的争取,最多的批評,最大的破壞。

  
2) 沒有奮門的動力

  相信以前沒有公屋的年代,好多香港人都經歷過住過蘢屋,睡過板間房的時代。
但他們透過努力,選擇發展自己的事業,很多人都變得富有了。

當然你又會說:”時代唔同左啦!以前有好多工廠,只要你肯努力,一定有一份工,一定夠食。依家想搵啖食都難啦!生活好艱難”

”冇錯,時代 唔同左,但生活有比以前住蘢屋時咁艱難嗎?你又有冇諗過自己比那些住在板間板的人已經好幸福呢?”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所以請不要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你是一個觀察力強的人,相信你會察覺每天世界都在變。
昨天的知識,在新的一天已經不適用了。

連時間都會變,以前中國的時間量度單位是時辰,現在已經改為24小時。你有沒有察覺?
(如果沒有的話,請不要說自己觀察力強。)
”伍先生現時與未婚妻月入共約2萬元,難有能力置業,即使是「先租後買」計劃,亦擔心輪不到自己,期望政府多關心這群夾心階層。 ” 
- 辦法永遠比困難多,請償試解決問題。
學好系統,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擔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4月結婚的黃太,無法置業上車,婚後與父母同住。她批評置安心計劃的單位供應太少,未必能幫助她與丈夫安心置業。

- 兩夫妻3萬元收入,在香港唔算好差,家人樂意與你解決問題(願意同住),
應該懂得感恩。學好理財,減少抱怨。
不要問社會/政府給到甚麼給你,而應該問你可以給社會做出甚麼貢獻。
Zeman